(2)認知能力發展


01歲的孩子
1.新生兒會注意人的臉部輪廓與表情,能分辨媽媽的臉孔與聲音,甚至模仿成人的臉部動作,約78個月大,能了解臉部表情所代表的。爸媽可抱著寶寶跟他說話,讓他可以看見你的臉,聽見你的聲音。

2.3個月大,可分辨不同物體的大小與形狀,辨認出紅、黃、藍、綠的色彩,也可以區分直線、橫線和斜線,喜歡鮮豔的色彩、中度複雜的圖形。爸媽可以朗讀繪本給寶寶聽,可增加寶寶對詞彙的理解,也可以讓寶寶自己看繪本的圖片。

3. 48個月,會重複出現某些讓他覺得有趣的探索行為,如:無意中抓住鈴噹,發現鈴噹會發出聲音,於是就會很有好奇心一直抓鈴噹、搖鈴噹。

4. 812個月,會開始出現有「目的」的行為,如:拆掉包裝紙,以便拿出玩具。提供寶寶一些安全的玩具,有不同的形狀及顏色,讓寶寶自由地去玩,刺激他的成長與學習。

    12歲的孩子
1.12l8個月大,孩子會更主動的、有目的地探索週遭事物,對東西的操作十分好奇,如:會玩電線插頭、開關電燈、電視;給他一件小東西,他會搖它、摸它、咬它、轉它,從探索中慢慢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因此,爸媽除提供安全的玩具外應要特別注意小孩的安全。

2.孩子會喜歡將物品按照大小、形狀、顏色分類排序,逐漸發展分類的能力。爸媽可以準備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安全玩具,如:積木,讓孩子自己嘗試各種排列、組合的遊戲。

3.一歲半左右,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或尋找藏在盒子裡的物品。爸媽可以跟孩子玩躲貓貓!因為兩歲前的孩子正在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寶寶漸漸了解到存在於周遭的人與東西,永遠都會存在,就算一時看不見,並不表示人與東西已經從這個世界消失,他們很享受躲貓貓遊戲那種人或東西失而復得的樂趣。也可以透過遊戲發展您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

     23歲的孩子
1.孩子能分辨物體的大小、形狀及紅、黃、綠三種顏色,還可以進行簡單的配對。爸媽可以準備黏土、積木、蠟筆、紙、保特瓶等各種安全多樣的素材,讓孩子可以進行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

2. 孩子開始瞭解生活中的事物有不同的功用,會嚐試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生活中的物品,爸媽可以盡量多提供孩子探索、操弄各種生活物品的機會,就算是不要的空瓶子,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玩具,及鼓勵孩子發問,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或帶領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嬰幼兒期寶寶正在發展物提恆存的觀念及事件的因果關係的概念,因此,孩子會顯的較為好奇,爸媽可以多提供機會誘發孩子的學習並給予鼓勵也是很重要的,如藉由
(1) 遊戲學習:在扮家家酒時,練習人際互動。
(2) 動手操作:為了遊戲,自己動手製作道具。
(3) 問題解決:遊戲時遇到問題,想方法解決。
(4) 對話討論:有助孩子了解自己遭遇的問題。
讓孩子從遊戲中探索學習的機會, 以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