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歲的孩子
1.新生兒會注意聲音的來源,喜歡聽溫柔的聲音,若聽到巨大聲響,可能會睜大眼睛、眨眼,雙手作出擁抱的動作,主要透過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
2.約6個月開始呀呀學語,會發出如:ba、na、da的聲音,同時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爸媽站在寶寶左右兩邊說話或叫寶寶的名字,可以讓寶寶感覺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爸媽可以模仿回應寶寶的聲音,用輕柔的語調說話回應寶寶,這可以幫助寶寶學習使用語言。
3.約9個月大,會經常模仿、重複他人的說話及聲音,對簡單熟悉的指令,如:『不行』及『再見』等會有反應。
4.約一歲大,開始會有語言上的溝通,也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示,知道東西各有名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已經週歲的寶寶,如果叫他名字不會轉頭,或對環境中的聲音沒有任何反應,爸媽應盡快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 1-2歲的孩子
1.開始進入「單詞期」,開始會指物命名,如:指著球,說:「球」。但越靠近單字期末期,說「球」,可能是代表「我要玩球」或「媽媽一起來玩球」。
2.約18個月大,能辨別身體部位,如:鼻子、眼睛、嘴巴、手、腳;看動物圖畫書時,可以說出動物的名稱,如:狗狗、貓咪。
3.約18個月以後,會開始出現「雙詞期」,如:說出「狗狗玩」,是指「我們跟狗狗一起玩」;說出「媽媽鞋鞋」,有可能是指「媽媽的鞋子」或「媽媽幫我穿鞋」。
此時孩子開始學習發音及說話,爸媽們可以多與孩子對話,說話時要放慢速度、配合手勢,耐心地聽他說話,溫暖地回應他。當孩子說出單詞或雙詞時,要盡量以完整的簡單句回應,一方面表示你理解他的意思,一方面也為他示範正確的表達方式,另外為孩子朗讀或親子共讀,也可擴展孩子的語彙,提供了孩子聆聽和說話的機會,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 2-3歲的孩子
1.孩子已經能理解簡短的語句,回應爸媽的簡單指令,並且了解否定句的意思。會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我肚子餓。
1.孩子已經能理解簡短的語句,回應爸媽的簡單指令,並且了解否定句的意思。會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我肚子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