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歲的孩子
1.新生兒天生就具有自己獨特的情緒反應特質,稱之為「氣質」,有些嬰兒作息規律,經常表現出愉快的情緒,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的改變,有些則相反。
*嬰幼兒氣質特徵之類型
(1)乖寶寶型或好養型-此兒童習慣通常比較規律且可以預測,對於新的刺激態度會較容易去適應,表現出輕至中度的強烈情緒,佔60~65%。
(2)難養型及或磨娘精型-此兒童較好動、易煩燥及習慣不規律,對於新刺激適應較慢,情緒通常強烈且負向,經常哭泣,挫折會使他們發脾氣,佔15~20%,
(3)慢吞吞型-此型兒童對新的刺激應是負向反應較為輕微,對新的事物或改變會影輕微而被動抗拒的反應,佔15~20%,
其實氣質無好壞之分,每個孩子氣質特徵將有所不同,因此,爸媽給孩子一些鼓勵,及有耐心的教導。了解小孩而給予個別的教育及照顧才能幫助而兒童及父母更快樂的成長,如:
(1)適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多給寶寶充滿愛的注視與照顧,花時間抱你的寶寶。
(2)試著欣賞寶寶氣質的優點,順著他的氣質調整與他相處的方式,引導寶寶朝正向發展。
(3)照顧好自己身心與情緒的健康,唯有照顧者對自己感覺很好時,才能回應寶寶的需求。
(4)學習如何安撫情緒不佳的寶寶
a.觀察寶寶是不是因為想睡、肚子餓、吃飽脹氣或尿濕排便,而感到不舒服。
b. 抱著寶寶來回走動,一邊輕拍他的背。
c. 跟寶寶輕聲說話,或者唱童謠給他聽。
d. 播放輕柔的音樂,或是為他唱催眠曲。
出生的第一年,嬰兒會透過聲音及表情,表達自己不同的情緒與需要,從與照顧者在生活上的互動,發展出生命中的第一份人際關係。如果父母與嬰兒能建立溫馨的親子關係,可培養嬰兒對人、對環境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沒有培養出嬰兒的信任感,可能會造成之後適應上的困難。
※ 1-2歲的孩子
1.開始喜歡獨自遊戲,但仍需要有爸媽的指導,還不能瞭解社會規範,對其他人的認識很少。
2.會跟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密的情感關係,喜歡跟照顧者在一起,在心理上仍很依賴成人。爸媽可以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拜訪或是讓他有機會與其他人接觸相處,會降低他怕生的不安。
3.一歲半的孩子開始可以自己獨立行動,甚麼都想嘗試,如果阻止他,會出現反抗的行為。爸媽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安撫他,或說故事給他聽,或提供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帶他離開現場,到別的地方,一方面轉移他的注意力、抒解他的情緒,一方面也讓他知道甚麼事能做、甚麼事不能做。
此期兒童可能出現無理取鬧亂發脾氣,爸媽想阻止孩子時,不要應使用暴力或大吼大叫的方式發洩情緒,孩子都可能會模仿學習,要以溫和堅定的態度陪伴他,防止他因發怒而頭撞地受傷,一定要保護他的人身安全,但是就是不能接受他無理的要求。
※2-3歲的孩子
1. 孩子會開始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雖然實際上是各玩各的,但仍會注意彼此的遊戲,有時會短暫參與對方的活動。爸媽可以帶他到社區公園或與其他孩子接觸,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教他學習遵守簡單的規範,如:「分享」。
2.恐懼的情緒增加,怕黑、怕獨處,容易嫉妒新生的弟妹,會用大哭大鬧的方法表現不滿的情緒。爸媽應學習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表達情緒,透過說故事及遊戲,幫助他認識、抒發情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